首页

免费美脚网

时间:2025-05-25 16:10:58 作者:第一观察|总书记重要指示引领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 浏览量:97979

  中新网宜昌3月27日电 题:全人工繁殖中华鲟如何适应自然环境?

  记者 郭晓莹

  又到放流季,一批子二代中华鲟将陆续踏上“回家”的旅程。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物种保护技术学科组组长杜合军博士近日接受记者专访,揭秘这些人工繁殖的中华鲟如何“学习”适应自然环境。

  2023年9月至10月,三峡集团长江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分三批次对成熟的中华鲟亲鱼进行繁殖,共繁殖中华鲟鱼苗120万尾,培育成放流规格苗有50余万尾,繁殖数量创40年来新高。

  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的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是中国首个因大型水利工程兴建而设立的珍稀鱼类科研机构,也是这些中华鲟宝宝的“产房”和“幼儿园”。如今,中华鲟幼鱼进入稳定成长期,科研人员每天喂食、清污、测量水质、检查鱼类活动情况和健康状态。

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养殖车间。受访者供图

  这些被精心呵护的中华鲟能顺利适应自然水体吗?它们该如何应对不一样的生存环境和食物资源?

  首先是水环境。杜合军说,中华鲟研究所已将循环水养殖模式引入中华鲟早期苗种培育过程中,可更加精准地控制水质和水温。“暂养池的水取自长江,水质水温跟野外保持一致,就是在模拟中华鲟的野生环境,给它们留足‘适应期’。”

  中华鲟生于长江,长于大海。近年声呐调查评估结果显示,大规格个体放流中华鲟能够监测到进入海洋的比例已超过70%。这也表明,子二代中华鲟能够主动适应海水环境,与野生中华鲟具有同样的降河洄游特性。

中华鲟幼鱼进入稳定成长期。(资料图)受访者供图

  其次是饵料。中华鲟是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偏肉食性鱼类,天然水体中的中华鲟,幼鱼期主要摄食营底栖生活的动物。杜合军说,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活饵存在供应稳定性以及病源携带风险,因此中华鲟幼鱼主要摄食人工配合饲料。

  “我们在安全可控条件下,筛选出适合中华鲟的开口饵料,并探明了培育过程中的最佳投喂及渐进式转食策略,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华鲟仔鱼的存活率。”杜合军说,经过严格筛选的开口饵料具有良好适口性、促生长效果显著等优点,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华鲟仔鱼的饵料来源保障以及健康培育增加了新途径。然而,中华鲟吃天然动物饵料的习性并未因为转换为人工配合饵料而丢失,一旦遇到天然动物性饵料,它们不需要驯化就能自然适应去觅食。

杜合军观测中华鲟鱼卵生长发育情况。(资料图)受访者供图

  面对即将放流的中华鲟幼鱼,杜合军虽有不舍,但也充满期待。他说,人工繁殖及放流是鱼类物种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可实现鱼类种质的延续并对野生资源形成持续补充。他希望多年后能看到中华鲟回到这片水域自然繁衍,让种群永远延续。(完)

【编辑:李润泽】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俄罗斯:洪灾持续 奥伦堡市水位刷新纪录

当日,西安市举办“长安茶叙——诗画鄠邑·共话发展”活动,邀请工商界、港澳台侨、新的社会阶层及欧美同学会代表,齐聚一堂,以茶会友,同谋发展。

宁夏遭遇大风沙尘天气 行人“风中凌乱”

“博物馆热”正持续升温。最新的例证是,全新亮相的殷墟博物馆新馆甫一开馆就受到瞩目,开馆首日即迎来观众近5000人次,多个馆藏文物成新晋“顶流”。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如何延续“博物馆热”,不断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更好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成为备受关注的议题。

中方呼吁发达国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充足的气候资金支持

对于净息差收窄的原因,银行们的解释是,加大向实体经济减费让利力度,叠加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多次下调,而存款利率降幅不及贷款利率降幅。

第三对中央赠港大熊猫正式与公众见面 再掀“熊猫热潮”

义乌被称为“世界小商品之都”,有210万种商品发往23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已吸引超2万名外籍人士常驻。其中,有来自74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000位外籍人士住在义乌国际商贸城附近的鸡鸣山社区。因此,这里被称为“联合国社区”。

郑州铁路国庆假期累计发送旅客超568万人次

据广东省气象局介绍,气象联合基金初始合作期为2024年至2026年,重点支持粤港澳地区的科研单位开展气象研究领域的基础、前沿研究和原创探索。2024年度气象联合基金项目涵盖气象监测、数值预报模式、天气气候机理与预报及气象应用与服务等四个领域专题。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